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  >    品牌故事
辽宁盘锦文旅融合新玩法——变“国家地理标志”为“城市符号”
时间:2024-01-25 11:45:40    来源:

盘锦,辽河入海之处,孕育了中国最北海岸线和广袤的辽河口湿地。如果说红海滩是滩涂与海洋对话的痕迹,那么水稻田就是盐碱地变鱼米之乡的写照,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。刚刚结束的稻生万物·2023“红海滩1号杯”盘锦大米文创设计大赛,不仅让盘锦大米以时尚的形象焕新大众印象,更带动了盘锦城市文旅的火爆出圈。大赛吸引了全球各地设计师关注与参与,将盘锦大米与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紧密结合,助推“国家地理标志”变“城市符号”。


 “大米是生活的细节,也可以作为文化的传承,将地理标志与地方特色进行结合设计,不仅能够提升城市形象,也可以成为城市的文化输出。”参赛设计师谭翔天表示。


稻生万物·2023“红海滩1号杯”盘锦大米文创设计大赛是一个集农业与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典型案例。“盘锦大米是盘锦产业与城市品牌发展的宝藏,立足‘红海滩1号’大米品种,为盘锦大米焕新形象的同时,也让盘锦大米这一地理标志成为盘锦城市文旅资源的‘发声人’,探索出一条国家地理标志赋能城市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。”大赛主理人何健介绍。


盘锦秉承开放包容、勇于创新的精神,主动打通政府机构、国资平台、民营企业,宣传部门和文旅部门,并联动市农业发展集团、刻意创造主理团队,共同展开了“文旅+农业”“地理标志+文旅”的全新探索。这场活动征集了一批以盘锦大米元素为主角的优质文创内容,成为以文化创新推动传统农业再次升级和转型、提升整个地区文化旅游品质的积极实践。


 “一个好的IP设计一定是有故事的,它不仅是形象设计的一个点,更是点动成线、线动成面,作横纵的延伸。”参赛作者王琳表示。盘锦为参赛者营造了文化交融的孵化空间,数百件参赛作品展现出盘锦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,大赛成果展则成为名副其实的盘锦文化盛宴。


本次文创大赛在赛事目标的设置上强调注重可持续、可市场化的作品征集,更强调要兼具商业和文化双重价值,为赛后市场运营做好铺垫,做有效果的大赛。大赛联合主理人宋琨说:“做好目标设定、效果拆解、资源匹配、实时管理4个步骤是实现大赛创意创效双轮驱动的关键。”本次大赛不仅整合了盘锦大米及盘锦城市文旅资源为设计师赋能,还通过社群深度运营助力盘锦形成文化资产,联动外部专家、市场、宣传等资源,进而转化成商品,同时搭建起强情感链接的设计社群平台。


大赛评审、旅游商品专家张浩说:“此次大赛为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,不仅要做游客想带走的商品,也要做市民与亲朋礼尚往来的礼品;不仅要做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创品,也要做具有生活实用价值的产品;不仅要做可把玩的物品,也要做可体验可享受的服务品,才能突破旅游商品、文创品的市场瓶颈,成为城市文旅的引流品、引爆品。”


本次大赛以竞赛为形式,以宣传城市文化、助力作者创作为手段,实现了“以赛带宣、以宣助赛”的良性开端,不仅提升了盘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还促进了参赛作品与地域文化的深度结合。


城市品牌建设是一项持续性工作,需要内容的持续生产、活动的持续落地和产业的持续联动等,才能保持品牌的活力和价值的持续提升。大赛是新抓手,是以“共学共创共建”为理念的盘锦城市文旅创作氛围的基石,与其说举办了一场创新活动,不如说是盘锦找到了一条城市内容与城市宣传互助生长的新模式。大赛是新起点,是以“红海滩1号”盘锦大米为载体的盘锦城市文旅品牌建设的开端,与其说今年赛出的是盘锦大米IP,不如说是盘锦将开启以大米为城市IP的新阶段。


赛后运营已陆续启动,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与盘锦农业发展集团牵手腾讯公益Become us联合发起公益助农市集进高校活动,以 “高校传播团”品牌活动为依托,线下线上联动,带动盘锦文旅品牌、大米品牌走近年轻群体,以“公益+高校+文旅宣推助消费”为模式,提升城市品牌在新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。推进获奖作品进入众筹平台市场,启动国内国际奖项申请,以及展开IP二次创作“盘锦有礼之盘锦好时光”系列产品开发等,助力盘锦文旅影响力持续增强。


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舒然说:“盘锦将坚持讲好盘锦故事、丰富盘锦旅游内容、赋能盘锦产业升级、加深大众盘锦形象、提升文化输出亲和力、增强民众凝聚力,以新形象、新思路、新理念推动城市品牌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